班妈書院
节日动态 | 粽叶裹吉祥,龙舟载安康,班妈祝大家端午安康!

五月初五,粽叶飘香。当艾草的清香漫过街巷,当龙舟的鼓点震响江河,我们又一次迎来了这个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节日—— 端午节。这个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老节日,历经岁月洗礼,依然在当代焕发着勃勃生机,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实、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纽带。

端午节从何而来?



溯源:罗江畔的永恒回响

关于端午节的起源,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。公元前 278 年,当秦军攻破楚国都城,屈原怀着 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 的悲愤,抱石投身汨罗江。百姓们自发划船打捞,向江中投掷饭团、倾倒雄黄酒,希望鱼虾不伤其身躯。这个悲壮的故事,让端午节成为了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精神图腾。

除了屈原,端午节还承载着其他文化记忆:江浙一带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伍子胥,上虞地区传颂着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的动人传说。这些多元的起源故事,共同勾勒出端午节“慎终追远、崇德向善” 的文化底色。

习俗:时光淬炼的生活智慧

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,端午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习俗体系,每一项传统都蕴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:

龙舟竞渡:这项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集体活动,最初是为了打捞屈原遗体,后来演变为祈求风调雨顺的仪式。如今,龙舟赛不仅是体育竞技,更成为凝聚社群的文化符号,如广东叠滘的 “龙舟漂移”、福建泉州的王爷船巡海仪式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目光。

粽香传情:从战国时期的 “角黍” 到现代的创意粽子,这种用粽叶包裹的美食始终是端午的主角。北方的蜜枣粽、南方的咸肉粽、四川的椒麻粽、广西的芋头粽…… 不同地域的风味背后,是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市场上还出现了黑松露干贝粽、粗粮养生粽等创新品类,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。


  • 驱邪纳福:悬挂艾草菖蒲、佩戴五彩绳、饮用雄黄酒等习俗,实则是古人应对夏季湿热气候的 “卫生防疫指南”。艾草的挥发性物质能驱虫避秽,五彩绳象征五行调和,这些充满诗意的仪式,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。


COPYRIGHT 2015-2025 班妈教育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浙ICP备15D0410号-1